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
01
2024版医保目录公布倒计时
国家医保局将于2024年11月28日(星期四)上午10时召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新闻发布会。
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从7月1日正式启动,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的第7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结果确认,共有162个通用名药品确认参加谈判/竞价。 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历时4天——10月27日上午8点半-10月30日中午,国家医保局组织25名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医保部门的谈判专家与相关药品企业开展了现场谈判和竞价。 2024年国谈共涉及127家企业、162种药品,其中医保目录外药品117种,医保目录内谈判续约药品45种。 根据工作安排,新版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国家医保局密集推出增量政策
02
11月27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发布《医保带来的发展新增量》一文。
文章提到,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
支持医药创新。建立了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准入和谈判续约机制,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大大缩短,2018年至2023年,医保谈判新增药品协议期内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3500亿元。
支持新药落地。通过“双通道”管理机制,一些原来主要在大型医院供应的医保谈判药品,目前可以在全国10余万家医保定点药店销售并纳入医保报销。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事业正在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部分新增量政策包括:
大力赋能医疗机构。用好医保基金预付、结算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箱,显著改善全国医疗机构及全行业的现金流水平。
一是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印发文件,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医保基金预付制度,将“预付金”作为对落实政策较好医疗机构的“赋能金”。二是探索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的即时结算。努力缩短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的回款周期,助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力赋能医药企业。在坚持推进对创新药医保谈判、对仿制药开展集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实质性措施助力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企业的直接结算。目前,部分地方已经开展了医保基金对集采中选企业的直接结算,企业的货款结算周期从原来的至少6个月缩减为30天左右,以内蒙古为例,2024年1-6月共为164家集采中选药品配送企业直接结算货款43亿元,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近1亿元。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在更大范围推进医保基金对药品耗材企业的直接结算,帮助企业减轻资金成本。二是引导企业提升能力开拓更大市场。一致性评价、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推动我国仿制药产业“减脂增肌”。改变带金销售的灰色发展模式后,绝大多数集采中选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医保局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供应优势,在保障国内市场用量的前提下,在“一带一路”等国家出口产品或建厂投资,在全球医药市场打造中国制造品牌。
大力赋能商业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是“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9000亿元,但整体赔付率尚有待提高。商业健康保险面临信息不对称、机构营销核保成本高、赔付率较低、打击欺诈骗保难度大等问题。
国家医保局正在谋划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政策,预计在大幅降低商保公司核保成本,推动商保公司提升赔付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商保公司和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更多提供差异化服务,吸引更多客户投保,促进商保市场与基本医保形成积极正向的良性互动,从而激活更多潜在资金投入商保,促进更多新的高端医药技术和产品投入应用。
大力支持相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目前,国家医保局正以编制出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方式,统一指导各地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医疗机构可依据本地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价格水平,合法合规收费。相关价格立项指南将不仅帮助医疗机构健康发展,也对发展相关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持。